产品中心

现代快报多媒体数字报刊平台

现代快报多媒体数字报刊平台

来源:斯诺克98直播吧    发布时间:2024-07-09 00:33:57

根据官方公布的数字,今年徐州受旱农作物面积近300万亩,
产品详情

  根据官方公布的数字,今年徐州受旱农作物面积近300万亩,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徐州有两成土地遭遇旱灾。夏季持续干旱40多天,这在当地的历史上罕见。

  现代快报记者走进沛县栖山镇朱新楼村发现,突如其来的干旱让村民措手不及,农作物减产严重,单靠一场雨并不能缓解来自中国农民心底最沉重的焦虑。

  “一个火苗都能把叶子点着。”7月24日中午,太阳当空,鼻腔中弥漫着恼人的干燥,村民李青海摸着打卷的玉米叶,表情沉重,“要是再不下雨,这些庄稼恐怕熬不过10天。”

  今年50岁的李青海,是徐州沛县栖山镇朱新楼村魏堤口三组的村民。今年罕见的干旱,给这个祖祖辈辈靠土地为生的小村庄带来了巨大震动。土地上日渐枯萎的庄稼,让往日豪爽乐观的村民们变得忧心忡忡。

  “麦收过后,就下了一场小雨,之后就是持续的干旱。”李青海说,在他的记忆中,至少在过去的10多年间,在这样的一个时节,村里从没发生过如此严重的干旱。

  在村民的记忆里,往年这样一个时间段,夏播的玉米长得也有成人那么高了,地里早已是一片青翠,但现在,秧苗还不到半米高,全是一副病殃殃的模样。

  “要说有多旱,看看地里的草就知道了。”李青海说,往年大家都忙着除草,今年地里几乎看不到草的影子。他用工具在田头挖开土地,一锄头下去,四周就弥漫起尘土。挖到20多厘米深,才见到湿土。

  李青海一家有七八亩田地,其中大半都种上了玉米。旱情持续蔓延,土地和植物都扛不住了,“我们家田地里八成的玉米,叶子都打卷了,已是半死不活的状态。”

  和李青海家的玉米地一样,该村绝大部分的农作物都在经受着缺水的煎熬。记者沿着村外的道路走访发现,本该满眼嫩绿的田地,由于干旱,一片万木萧索的景象。

  “田间地头的那些河沟,自身都干涸得冒烟。”李青海说,从河沟里担水浇地的路子行不通,他们只能寄希望于地头的那一口口机井。但想要从机井里取水,也并非那么容易。

  由于水位过低,机井里能取出的水量实在太小了。李青海说,从早忙到晚,累得够呛,但取出的水,也仅仅够浇灌一亩地。

  为了从机井里取水,李青海把水泵伸到井筒深处,再通过柴油机和200多米长的管子,把水引到自家玉米地里。“还不能漫灌,仅仅是让水顺着田间的小沟流淌到头,就算完事。”

  李青海抽水的那口机井,是他所知道的唯一一口还能使用的机井。“我看了四五口机井,就这一个能用。”他说,其他的要么井筒里干涸,要么是有水取不出来。

  这位农民认为,除了地下水位过低造成取水困难外,“洗井”工序的缺失是造成无法正常取水的另一个原因。

  所谓“洗井”,是指在修井作业时,采用泵抽等方法,将井筒内的物质携带至地面,以达到畅通水路的目的。“不洗井,水就抽不出来。”李青海叹了口气。

  “但话又说回来了,就算是机井都能正常使用,也满足不了大家一窝蜂地都去浇灌。”李青海说,“那样水位更低,最后可能的结局是都抽不出来。”

  “这种旱情,几十年都没见过。”朱新楼党支部书记吕永锋说,往年这样一个时间段,正好是汛期,早就下了好几场雨了。

  “村里也想救急,但河里也没水了。”吕永锋说,村里曾组织从北面的一条大河里取水,但一天一夜之后就抽不上来了,“水位太低。”

  对于一些机井不可以使用的问题,吕永锋也认为,当年政府部门出资给村里修建机井时,承包的工程队在“洗井”措施上并不到位,造成了水路不畅通的情况。“如果不‘洗井’的话,那井筒下面就像一个缸,取完就没有了。”他说,这几年,“靠天吃饭”就能处理问题,长期得不到利用的机井,看起来像个“摆设”。

  “只能从机井里取水,但依靠现有的农机具,也确实不易。”吕永锋说,用柴油机带动水泵,取水量很小,如果用发电机效果可能会好点,“但对村民来说,又意味着一笔不小的投入。”

  因此,一些村民干脆不去浇灌,而选择“望天祈雨”。他们的理由很简单:购买设备加上油钱等都砸进去了,还不知道能救活多少。“如果收成再不好,难免赔钱。”

  虽然村民们各有心事,但在政府部门的部署里,则正在准备一场“大战役”。 从镇、县到市里,都在积极调动部署,全力抗旱。

  栖山镇政府有关人员表示,镇里不仅拨付专项资金,用于清理各村久置不用而导致水路不通的机井,还组建了抗旱小组,到各村指导抗旱。同时严密监视天气情况,合适的时候提请人工增雨。

  针对旱情,徐州水利部门也在全市范围内启动了应急预案,积极翻水抗旱。据统计,7月份以来,全市各地共投入泵站1121处,机动抗旱设备3.3万台套、机电井4020眼,累计引提水量2.8亿方,抗旱浇灌面积137万亩次。

  沛县栖山镇朱新楼村魏堤口三组虽然是个例,但它折射出了徐州较为严重的灾情。据统计,今年以来,徐州累计平均降雨263.8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35%。6月份全市平均降雨63.2毫米,较往年同期偏少72%。

  目前直接供徐州用水的上、下级湖和骆马湖蓄水严重不足,其中上级湖、下级湖水位分别低于死水位0.22米和0.57米,均为2002年以来最低水位;骆马湖水位也接近20.5米死水位。

  根据前期官方公布的数字,徐州有近300万亩农作物处于受旱缺水状态,其中70万亩农作物旱情严重,而大约4万亩玉米出现死苗情况。相比全市1600多万亩的土地面积,这也代表着近两成的徐州土地被确认为受到旱灾困扰。

  “高温,还没有雨水。”徐州市农委粮食处处长易杰忠表示,6月中旬以来,在本该降雨频繁的雨季,40多天没下雨,这在徐州的历史上都很罕见。“正常的年份,每隔三五天就会下一场雨,这样一个时间段慢慢的开始防涝了。”

  24日和25日徐州迎来了一场久违的降雨,但易处长表示,这场降雨只能说是缓解了部分地区的旱情,还有一些地方旱情依然很重,目前农民依然要加强农作物的田间管理。

  降雨也极不均匀,最大的降雨量达100多毫米,而最小的只有几毫米,悬殊很大。“有的地方缓解程度好一点,像新沂、邳州等地,但丰县、沛县、贾汪等一些地方降雨量比较小,旱情还没有解除。”

  据《徐州市雨量信息》显示,7月24日到25日,全市的平均降雨量为43毫米,其中丰县39.8毫米,沛县29.3毫米,市区21毫米,邳州44.9毫米,新沂83毫米 ,睢宁 61.6毫米,市区、贾汪等地的降雨量偏少,最少仅在0.3毫米左右。

  气象部门的最新资料显示,未来几天,徐州以多云天气为主,不排除局部地区出现弱降水的可能,气温变化幅度不大。

  虽然旱情得到了暂时的缓解,但干旱带来的困扰并没有就此结束。村民除了对未来缺乏信心外,对赖以生存的庄稼也很忧心。

  “肯定会减产的。”在村民李青海看来,这场持续的干旱,对正值生长期的玉米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就算是已经下了场雨缓解了旱情,也没有办法挽回收成下滑的命运。

  “要说不减产是不可能的。”朱新楼党支部书记吕永锋也表示,对于播种时间较晚的玉米来说,干旱带来的影响更重。“根都不一定可以扎下去,怎么能生长结果实呢?”

  徐州市农委粮食处处长易杰忠认为,旱情严重的地方,对农作物的生长无疑会造成一定影响,但如果后期能把农作物管理好,减产的幅度就会小不少,收获接近正常的产量也并非绝对没可能。

  “各地各部门不能坐等降雨,要及时调水抗旱保苗。”易处长表示,如果高温干旱的天气持续下去的话,旱情仍将加剧,农作物枯死的面积也将逐步扩大。“对出现卷叶的田块,必须要抓紧浇水保命,一旦枯死,就是再下雨也没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