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今年63岁的高海祥和几个朋友一起健身,看到有年轻人在旁边做引体向上,高海祥不服老,脱下外套,也在单杠上“比划”了起来,没想到第二天咳嗽不止,胳膊也疼痛难耐,去医院检查,结果又是着凉感冒,又是软组织轻微损伤。
由于生理原因,随年纪的增长,老年人身体各组织器官功能会逐渐衰退,身体承受力下降,秋天是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季节。到了冬季,户外锻炼时,体温散失过多,有可能会出现肌肉抽筋、损伤、感冒,甚至是心脑血管疾病。另一方面,老年人因体质原因,活动后恢复时间延长,所以大运动量和一时的高强度运动,极易造成身体损伤。
进入深秋,气温逐渐降低,此时正是耐寒锻炼的好时机。通过耐寒锻炼,能加强身体的适应能力,提高免疫力,预防感冒和其他疾病。
秋季锻炼可以缓解身体自然疼痛。专家觉得,如果感到膝盖、肩膀、背部或脖子疼痛、僵硬时,休息并不是最好方法。长时间坚持有氧运动的成年人同那些总是很喜欢躺坐在沙发上的人相比,肌骨骼不适的几率低25%。运动可以释放出内啡肽,它是身体疼痛舒缓剂,还可让肌腱不易被拉伤。运动还能加强老年人的心肺功能,坚持长期体育锻炼的人,心脏收缩有力,可以使供应心脏组织的冠状动脉的口径加大,增加单位组织中毛细血管的数量。
同时,适当运动不仅加快新陈代谢,它还能提高身体免疫力,帮助对抗感冒病毒和其他细菌的入侵。
深秋时节进行健身锻炼应该避免运动量过大、活动过于剧烈,尤其是中老年人更要悠着点。相同的环境、相同的运动强度,中老年人的承担接受的能力要低于年轻人,受伤、受损、心脑血管意外等发生的可能性要远大于年轻人。所以体力消耗过大的运动项目不适合中老年人。
进行耐寒锻炼,可选择登山、步行、太极拳、洗冷水浴、骑自行车。冷水浴指用5至20摄氏度之间的冷水洗澡,秋季的自然水温正是在这一范围内。冷水浴的保健作用十分明显。首先,它可以加强神经的兴奋功能,洗浴后精神爽快,头脑清晰。其次,冷水浴能加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被称作是“血管体操”。洗冷水浴还有助于消化功能的增强,对慢性胃炎、胃下垂、便秘等病症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赵杰表示,老年人户外健身前可以先在室内走动走动,活络一下关节、肌肉,觉着有明显暖意时,再外出锻炼。深秋早晚室外气温较低,体表血管遇冷收缩,血流缓慢,肌肉的黏滞性增高,韧带的弹性和关节的灵活性降低,极易发生运动损伤。热身准备活动可采用慢跑、擦脸、浴鼻、拍打全身肌肉、活动胳臂和下蹲等。
需要注意的是,秋季人体的柔韧性和肌肉的伸展度下降,运动前热身要以舒展肢体为主,运动中不应突然加大运动量。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副主任医师扈新刚表示,冬季锻炼时,运动量宜由小到大逐渐增加。尤其是跑步,不宜骤然间剧烈长跑。老年人冬季健身更是应该以轻柔为主,如散步、快走等,如果老年人有长时间坚持的运动习惯也可以一直坚持。
空气温度随海拔升高降低,每上升100米,气温大约递减0.65摄氏度,所以越往高处,气温越低。登高的过程,实际上的意思就是逐渐接触冷空气的过程。温度的频繁变化,能使人的体温调节机制不断处于紧张状态,来提升人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年老有病者要量力而行,不可一味强调这种保健效果,登高时间要避开气温较低的早晨和傍晚,登高速度要缓慢,上下山时可通过增减衣服达到适应空气温度的目的。
选择早晚到室外进行锻炼活动,是简单易行的接触冷空气的方法。随着氧气对身体的作用和冷空气的刺激,肺活量增加,改善肺泡通气,提高肺泡中氧气张力,从而使血液中的氧气增加。医疗气象学家研究之后发现,一个人如果每天在10摄氏度左右的环境下,活动两小时左右,一个月后即可取得满意的耐寒锻炼效果。
慢跑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在经历“空气浴”。对于老年人来说,跑步能大幅度减少由于不运动引起的肌肉萎缩及肥胖症,减少心肺功能衰老现象,还能降低胆固醇,减少动脉硬化,有助于延年益寿。近来科学家还发现,坚持慢跑者得癌症的机会比较少。
室内冷水浴也是秋季接触寒冷的一种有效方法。要根据各自的身体健康情况,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水温开始选择高一点,渐渐可降至自来水的温度。先是冷水洗脸、局部擦身,最后方可全身冷水浴。
冷水浴锻炼必须循序渐进。洗浴部位由局部到全身,水温由高渐低,洗浴时间的由短渐长。必须说明的是,冷水浴并非对任何一个人都适合。有些人的皮肤对冷水敏感,遇到冷水就会产生过敏症状,这类特异体质的人就不可以进行冷水浴。此外,患有严重高血压、冠心病、风湿病、空洞性肺结核、坐骨神经痛以及高热病人都不可进行冷水浴。(转自10月18日《中国体育报》06版)
国家体育总局通讯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体育馆路2号邮政编码:100763联系电线网站联系电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