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砂回收机系列

【边督边改】海东日报

【边督边改】海东日报

来源:斯诺克98直播吧    发布时间:2024-07-22 02:50:34

漫步在河湟大地,黄河清澈东流,高原湖泊湛蓝动人,祁连山雪
产品详情

  漫步在河湟大地,黄河清澈东流,高原湖泊湛蓝动人,祁连山雪山焕发神采……一幅绿水青山新画卷正生动铺展,一条天蓝地绿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正在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徐徐铺就。

  蓝天白云、生态和美的“高颜值”是民和县的生态持续向好、环境愈加优美的写照。

  以前,人们印象中的黄河水往往伴着浑浊的泥沙,而民和县的黄河支流湟水河,却是一条蜿蜒东去又清澈见底的河。究其原因,民和县这座与湟水河相邻的污水处理厂的建成使用,解决了民和县城污水污染问题,改善了县城及湟水河水体环境。

  刚进入厂区,宽敞干净的景象与想象中的污水处理厂截然相反,空气中丝毫没有污水的异味。民和县污水处理厂的水泵、污水处理机器不停地运转,废水经过沉淀、过滤、消毒等环节变得清澈。污水处理厂的中控室大屏上,清晰显示着城镇生活垃圾污水通过管道进入后,从预处理到深度处理再到紫外线消毒等多道工艺流程和设备的运行状态。

  民和县清湟污水处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凯带领记者走进厂房,向记者介绍进口污染源在线监测设备,新增进口总磷、总氮设备。

  整改后,新增进口污染源在线监测设备和出口在线监测站房,脱泥机房已安装除臭系统,脱泥车间新增板框压滤机一台、中控系统等,以强有力的措施确保整改到位,确保水质稳定达标。

  如今的厂房,明亮整洁,更没有难闻的气味和机械轰鸣的噪音。李凯和记者说,此次整改扩大了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污泥处理系统的解决能力,进一步保障出水水质稳定达标,其次还新增了除臭、监控等系统,使厂区环境改善,运营管理更加便捷。

  “按照督察问题反馈,县污水处理厂针对问题制定整改方案和具体措施,细化分解任务,明确整改时间表,指定责任人驻厂进行整改,共投资1641万元。”民和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唐莉萍说,生态的事情没有下不为例,民和住建局将继续做好监管,确保污水处理厂运行正常,出水水质稳定达标。

  仲冬时节,走进民和祁连山水泥有限公司所属的北山大理岩矿,一株株榆树、杨树、沙柳等树木林立,山坡处,新栽种的上万株绿植迎风摇曳,尽显生机与活力。

  北山大理岩矿是一座中型山坡露天矿山,尽管天气渐冷,行走在矿区,道路两侧的树木依旧苍翠挺拔。

  当地人说,20多年前,这里满眼是荒山,刮大风时黄沙漫天,下大雨后满地黄泥。

  让水上坡,树成林,留住泥沙,才能流出清水。“公司矿山地处高原半干旱地区,为确保植被成活率,铺设了长达10公里的输水管线,将生产区循环水引至矿山作业区,保证植被浇灌用水。”民和祁连山水泥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旺军和记者说,公司通过硬化矿运道路,实施洒水降尘,对开采、铲装、卸矿过程扬尘进行雾炮喷淋,有效抑制运输及铲装过程扬尘,实现绿色开采、绿色运输。

  经过多年努力,现在矿山山体像是盖上绿绒毯,逐步形成了绿树成荫、鸟语花香、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景象。

  民和祁连山水泥有限公司慢慢地增加矿山覆土绿化工作,有很大效果预防水土流失,绿化治理面积达18公顷,清理采矿弃渣达25万余平方米,种植适宜当地生长的榆树、杨树、沙柳等11万余珠,植草20余公顷。为美化矿区自然景观,在工业场地四周及道路两旁通过平整、换土、绿化的方式修建绿化带,种植草坪8000余平方米,栽种行道树2000棵。为确保生态复绿成效,建设5级供水泵站,引水至相对高差近500米的矿山现场,分区设置3座蓄水池,满足植被区浇灌和道路抑尘用水。

  绿色是高水平发展的底色,矿区生态修复是实现绿色发展的根本保障。近年来,民和祁连山水泥有限公司全方面推进公司绿色低碳、节能环保循环发展,2018年9月公司被评定为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企业和“省级绿色矿山”,2020年正式纳入国家级绿色矿山名录,连续多年荣获青海省安全生产先进单位。

  “建设绿色矿山不仅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矿山企业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提高核心竞争能力、实现企业高水平发展的有效手段。”王旺军说,公司通过持续开展绿色矿山建设和生态修复治理,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多重丰收。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面对“绿色大考”,民和县从细处着手,向实处出发,从保护一片蓝天、一泓清水、一块土地开始,全方位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我们将高标准、严要求抓好生态环境整改,用扎实的工作成效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期待。”唐莉萍表示。

  未来,民和县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高水平生态保护建设好国家公园,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样板,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成效”,使绿色成为民和最鲜明、最厚重、最牢靠的发展底色,让民和人民在绿水青山享自然之美。